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农业科技

陕西西咸新区巩固衔接之产业篇 深耕赛道 传统与创新双驱动

2024/10/31 9:20:06
划重点
●过渡期3年多来,西咸新区经过各方面协同发力,脱贫攻坚成果得到持续巩固拓展,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提升,各村基础设施持续提档升级,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为乡村产业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提供了有力支撑。
●乡村产业传统赛道焕发活力,新区广袤的土地资源也为农业种植提供了优越的发展条件,不仅盘活乡村闲置土地资源,还能改善农村面貌、促进乡风文明,让产业传统赛道跑出“新优势”。
●瞄准产业新风口,新区乡村产业由内而外转变,其中最根本的是思想更加积极,致富内生动力增强,真正实现干部敢为、镇村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创,通过现代农业产业园、电商直播带货、影视产业等新赛道,乡村产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因地制宜,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新区牢记嘱托,把产业发展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中之重,经过过渡期几年的努力,“百花齐放”的特色产业已然成为新区激发乡村持续增收的有效抓手。
零基础赛道:“后进村”变“后劲村” 永乐镇铁孟村的转变历程
永乐镇铁孟村曾经是一个软弱涣散村,据村上干部介绍,过去,村子由于缺产业、缺项目,集体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群众缺乏有效的增收手段,可以说是真正的“零基础”。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村,在一年时间就实现了成功逆袭,不仅甩掉了“软弱涣散”的帽子,还被评为“先进单位”。在村内只有传统种植业的情况下,村干部一方面带领村民统一采购了一些适合种植的良种小麦和玉米,采用“良种+良肥+良药+良方”的种植模式,通过统一良种、统一伴药、统一施肥播种、统一除草、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籽粒直收销售,另一方面探索开展土地流转服务工作,引导村民参与土地流转,村民有了租金、分红这些保底收益后更有底气,可以选择外出务工,也可以就近就业,参与合作社土地旋耕、播种、浇地等农活,不仅可以增加农民收入,还能方便照顾家人。
任何底气都来源于经济实力,只有让群众收入提上去才是“硬指标”。目前,铁孟村已然改变了过去单打独斗、户自为战的局面,同时也印证了即便条件有限,村子一样可以走出符合自身发展的产业路子。
品牌化赛道:实力出圈,“小葡萄”长成“大品牌”
品牌不仅是产品质量的保证,更是消费者信任和忠诚度的体现。在农产品领域,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打造自己的地理标志品牌。在过去的8年时间里,西咸新区窑店街道刘家沟村不断引进十余个优秀葡萄品种,以科学、规范的栽培方式为依托,生产健康、优质精品葡萄,注册“葡小淘”商标后,对葡萄进行品牌化运营,不同的品种以天然的口感、美丽的外形和精美的包装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高度好评,观光、采摘、团队活动媒体及购买者络绎不绝。因葡萄闻名,刘家沟村也建成了“葡小淘”原生态葡萄苑,成为葡萄生产规模大、品种多、质量优、效益好的专业镇村,以良好的口感、靓丽的外观以及精美的包装荣获第二十二届中国农业高新科技成****览会“后稷奖”。 2017-2020年连续四年获得全国鲜食葡萄评比金奖。
从求“量”转为求“质”,从最初单纯的葡萄销售,演变成为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的“金字招牌”。由葡萄产业编织出的振兴路、致富路、幸福路,正在新区这片土地上铺展开来,为后期探索打造出一条真正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模式。
规模化赛道:“菜园子”到“菜篮子”打造绿色蔬菜产业园
规模化经营是乡村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推动乡村产业的现代化转型。近几年来,西咸新区北杜街道因地制宜发展高端果蔬、品质果蔬,引导群众科学制定种植计划,这些大棚种植的蔬菜比传统露地栽培的蔬菜没有天气和季节的闲置,还可以随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植品种和规模。自此,一个由龙头公司牵头、集体经济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共同组成的“北杜果蔬产业化联合体”——北杜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基地拔地而起。目前基地年均产量稳定在1800万斤左右,年销售额2000余万元,带动周边群众就业200余人,北杜果蔬已成为新桥、雨润等大型批发市场及盒马鲜生、美团、美菜等电商平台的固定供货商,市场认可度极高。
通过打造现代化蔬菜保供基地,可以使蔬菜产业规模化、设施化、市场化发展,突出以“小切口”发展成为颇具规模的乡村产业,这条道路未来将会成为发展速度最快,发展潜力最大的产业发展模式之一。
数字化赛道:“银发奶奶”做网红 把家乡的好物“带”出村
近年来,电商正深刻改变着乡村产业的销售模式,电商平台也为农产品打开了更广阔的销售渠道。玩抖音、看直播如果你以为这是年轻人的专利,那就大错特错了。西咸新区太平镇太平堡村83岁的老人崔淑侠也是直播间的“常客”,她以幽默风趣的介绍、“陕”味十足的口音、淳朴真挚的话语和没有牙齿的温暖笑容打动了网友,逐渐成为了大家口中的“杏奶奶”。“杏奶奶”的“火爆”则彻底带火了家乡的品牌“太平红杏”品牌,曾经在半个月时间内太平红杏的销量就冲到3万多单共计12万斤,销售区域覆盖31个省市、自治区,让家乡的好物有了更多走向外界的机会和出路。
一部手机、一场直播、一条链接……本地农产品便可销往全国各地。这种方式,不仅让更多的人深入了解农民的辛勤劳作和付出,更是用纯天然、绿色的优质农产品增强消费者的认可和信任,极大的提高了农副产品的吸引力和销售量。
创新型赛道:影视“小横店”,乡村产业突围的新风口
一辆辆载满道具和设备的卡车驶入村庄,工人们忙碌地改造、搭建各种场景和设施,影视基地的落地,给村庄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热闹和喧嚣。近几年,网络短剧成为当下最为流行的学习、娱乐方式,为了抓住这个风口,西咸新区新泥河村在村内搭建了影视基地,为影视拍摄提供了专业、便捷的场地和服务。基地涵盖了复古大殿、阁楼、议事厅、演武场、图书馆、筒子楼、法院等在内的百余个实景拍摄场景以及专业摄影棚,同时还建成了拥有30万件拍摄道具的西北最大的道具库,在试运营期间,已接待超过100余家拍摄团队。在影视产业的发展过程中,部分村民把握影视风口带来的人流、物流,利用自家房产和庭院,积极发展影视+农家乐、采摘园、民宿”等业态,为乡村旅游注入新活力。
思维变了、想法“潮”了,先进的理念,跳出乡村的眼光和思维局限,才能真正让环境优势转化为竞争力,才能真正把自身发展融入都市圈,才能真正让农村群众迈出从增收到致富的一大步。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如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使命仍在续写,在产业帮扶的各个赛道上西咸新区主动破局开题,动力满满。不仅为群众增收致富提供了有力支撑,还为实现乡村振兴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