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农村教育

发展乡村教育 守护乡民“初心”

2018/1/17 13:45:14
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来源:人民网)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五柳先生笔下的桃花源构建了古代的“大同”社会,要想乡村振兴,创建现代桃源“大同”世界,最主要的力量在于守护乡村的初心不变,牢记使命,乡村振兴的战略方能砥砺前行。而坚守乡民的“初心”,关键在于重视“教育”这一块乡村振兴的奠基石。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乃千秋大业,也是无论何时都需重视的第一民生工程。苏林霍姆斯基曾说:“人类的精神与动物的本能区别在于,我们在繁衍后代的同时,在下一代身上留下自己的美、理想和对于崇高而美好的事物的信念。”构建乡村、城市命运共同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齐头并进,最关键的在于一代代的乡民都有爱护并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初心,这需要的正是教育的感染、示范与传递。在注重乡村物质文明发展的同时,也不忘给乡民精神的食粮;在注重乡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不忘乡村自身软件的更新。由内而外的健康发展,才是最科学的发展模式。

发展乡村教育,第一在于提升村民对教育的重视。在城镇化日益发展的今天,乡土文化被冲击得日益势微,很多偏远的农村,年轻人口外流的数量较大,坚守根叶的只有“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读书无用论”在农村再度抬头。振兴乡村,振兴教育,首先要改变的是一些村民陈旧的思想观念。当地政府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宣传科教兴村的政策思想,让家长重视对于孩子的教育,并尊师重教,使得传承文化的教师不被漠视,使得当地的乡土文化能够真正地延续。

发展乡村教育,第二在于补足发展短板,培养乡村教师人才队伍。乡村振兴的目标要得以实现,需要人才的支持。如今,教育质量已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因为生活需要、亲情的驱动或为追求优质的教育资源往县城发展的人数居多。当今的农村教育,需加大力度吸引乡村部分人口回流,完善“人才引进”策略;提高乡村教师薪资待遇,解决乡村教师在医疗、养老、幼儿教育等方面的问题,使得乡村教师不再悲情坚守;狠抓乡村教师的深造再学习,培养优秀师资,让乡村教师“乐教”再“善教”,从而才能真正“教好”。培养好乡村教师人才队伍,不仅能够为地方培育人才,积蓄后劲,更能服务乡镇发展,充当乡镇工作的好帮手,为地方经济发展出智力、谋福利。

发展乡村教育,第三在于推动乡村学校特色发展。乡村学校不是乡土社会中城市学校的复制品,农村学校不能简单片面地剥离出村落社会。乡村学校需成为乡民“乡愁”的承载与文化的“子宫”,要保有几分和城市学校不一样的、能够承载着“乡愁”的软实力。因此,要通过制度改革、机会分配、观念革命,实现农村学校真正意义上的质量提升和特色发展。

世界上每一个生命个体都在经历着经济全球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科技信息革命等因素带来的生命震撼,也感受着自己微小世界的生命律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视教育在乡村发展中的“奠基石”地位,让每一个乡村孩子在生命震撼与生命律动之间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蝶变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