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农村调研

聚焦奥运也别忘了“农民体育”

2021/12/24 14:26:30

过去一年,受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影响,全民运动的热情冷却了不少;随着上周奥运圣火重新燃起,久违的体育生活再度“热气腾腾”地回到人们视线。从十九世纪末开始,这个源自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古老传统就成为最受关注的体坛盛事,为各国运动员切磋技艺、展示风采提供契机,也为各地观众享受比赛、开展交流搭建了平台。

《奥林匹克宪章》写道,“每个人都应享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并体现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近年来,全民健身、体育强国事业在我国大力持续推进。据国家统计局提供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体育产业总产出为29483亿元,名义增速达10.9%;在消费端,26个城市的受访者中,年平均消费为5670元,比去年同期提升35%,体育消费覆盖98%的受访者,全民体育消费意愿进一步加强。

如果将我国体育事业按人群细分,农民体育必然享有特殊重要地位。以“农民主体、农业根本、农村阵地”为核心价值,全民健身的热潮在广大农村快速覆盖——不仅服务于亿万农民的身心健康,更关乎三农事业发展。各级政府不断强化政策设计、资源调配力度:国家体育总局从2006年起在全国推进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截至2020年底,该工程已覆盖全国近57万个行政村;国务院先后印发跨越2011至2020年的两个《全民健身计划》,内容细化到农村社区的健身设施数量及场地面积等指标。各类“农运会”、农民体育活动在提升参与性上效果显著,一些现代竞技项目,特色民族、民间传统项目,农事生产活动都被吸纳进来。同时,体育彩票成为推动体育赋能乡村发展的重要力量,截至2020年底共筹集公益金超过5500亿元,由该项目支持的“雪炭工程”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在支持贫困地区体育事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7年底,农业部(现农业农村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农民体育工作再次全方位精准定位,尤其强调了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基础保障作用;指出应从强化农村体育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入手,解决实际问题,为全民健身工作补短板、促均衡、求发展提供支撑。

笔者在农村调研时发现,即使是“挑玉米、背化肥、采果子”,都能成为趣味无穷、内涵丰富的体育项目。这些活动把农民朋友们带离酒桌、牌桌、电脑桌,在强身健体之余,也为茶余饭后、农闲时分提供娱乐消遣。邻里关系在广场舞、篮球赛、扭秧歌里变得融洽自然,清朗和润的乡风就此呈现。关键是,参加体育活动能给予一些他们在田间地头、日常劳作之外的新鲜感受,通过现代化的健身形式、职业化的体育赛事、娱乐化的参与方式,让农民朋友感受拼搏不息、团队协作、平等尊重、诚信守约等当下社会推崇的精神要素,让他们分享现代体育文明的发展成果,助力实现城乡高质量融合,与时代脉搏共振。

在推进农民体育事业的过程中,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不容忽视。比如,不少农村存在“空心化”现象,作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关键指标的“一场两台”经常无人问津,有的村为了“节约”公共空间,干脆把乒乓球台摆在篮球场上,成了“晾晒被褥、打谷晒粮”的地方。目前,一些省份的行政村体育设施覆盖率已达100%,但群众满意度却未达到预期,“一刀切”“标准化供给”在不少地区遭遇诟病。同时,一些传统特色民俗和劳动生产活动更有群众基础,却常面临没有资金、政策支持的窘境。对于长期在外打工的农民朋友来说,他们更需要一定强度的体育锻炼和调节,但往往因时间、经济成本高企而难以实现,比如很多社区体育场仅向指定居民开放,私营健身场馆费用昂贵,公共健身资源匹配不足等。

总之,发展农民体育要始终紧绷“民生”这根弦,突出三农特色。一是要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倾听广大农民的声音,畅通合理表达民意的渠道。不同文化背景、资源禀赋、经济基础都会影响对体育的认知,构建高效的信息流通渠道,可以最大限度挖掘民间优质体育资源,满足农民朋友的诉求,使工作更有针对性、实效性。比如一些社交化的短视频平台,就是顺应农民朋友当前媒介使用习惯的沟通方式,不妨以此开展征集、投票、调研等。同时,有研究显示,拓展农民朋友的“话语空间”,本身就有助于提升公共服务的满意度。

二是要以多元、开放的思维发展农民体育,找到与乡村振兴的结合点。对于很多有群众基础、民族民俗特色的活动,需要拓展思维宽度,释放文旅融合、“三产”融合的潜能,丰富农民体育内涵。很多农事劳动、传统民俗都具备转化为“赛事”的可能性,既增加了农民体育项目的生命力,又释放了农村的生态、产业、乡土文化的红利,促进了相关工作的推进。近两年丰收节期间,各地涌现出“农人三项”“泥塘摸鱼”“丰收接力”等趣味赛事,其中一些好的经验未尝不可“常态化”“产业化”。比如浙江余姚横坎头村在每年水果采摘季前后,都会在果园里组织“真人CS”“采摘擂台赛”,参赛选手、助赛亲友就地变身游客,推动了交通、民宿、农家乐等产业融合发展;河北省坚持每年举行4个赛事活动,并定期挖掘整理传统民间民俗,打造“河北省美丽乡村特色体育品牌项目”。

三是加强和农民体育相关的配套服务工作,进一步突出其公共属性。如何用好体育设施、最大限度体现公共属性还有不小的提升空间。其中,强化各级农民体协的组织、指导和引领作用至关重要,同时鼓励专业化、市场化的体育服务机构开展相关工作,在业态创新、机制创新上下功夫。体育设施需要维护,体育活动需要宣传、引导和培训,这必然免不了专业团队的参与。一方面需要将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落到实处,另一方面也应鼓励职业化的体育服务运营机构,将管理、培训、宣传等资源带到农村去,全面提升“软服务”水平。

对于面向城镇的体育服务,在合理扩大规模、提升质量的同时,还应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的手段,尽可能优化运营模式、减少使用成本,把门槛降到最低;同时多开展公益性的全民健身活动,举办全民参与的体育比赛。只有多管齐下、多措并举,才能推动农民体育工作再上台阶。